三国之谋伐_第一百二十一章 强汉的两板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一章 强汉的两板斧 (第3/3页)

击了贵霜帝国的东进,顽强抵挡了数十日,最终配合骑兵里应外合,大破大月氏的军队,挫败了贵霜帝国远征西域,想囊括中亚的阴谋。

    在章武十二年下半年,关羽张飞大军回援,主力部队趁势西进,一路连破大月氏占领的十余个国家和城池,把他们打退至大宛国的贵山城。

    贵山城易守难攻,汉军攻打了十多天,最终还是没有攻克。

    毕竟他们这次远征只是带了一定数量的火器,没有带大炮这种攻坚装备,导致面对贵山城这种城高墙厚的堡垒,很难正常突破。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粮草补给,虽然光粮草囤积就花了半年的时间,最够大军在西域两三年的用度。

    可西域实在太大了。

    从西域最东端的玉门关一带,到西域最西端的葱岭、大宛、乌孙地区,直线距离接近两千公里。

    如此漫长的补给线,即便是大军粮草充足,想短时间内运过去也没那么容易。

    反观贵霜帝国也面临着补给线问题,可随着他们被一路打退,越往后面退就越接近自己的国土,补给反而更加容易。

    因此关羽和张飞在围攻了贵山城十多天,因为粮草即将耗尽而退兵之后,先屯兵于疏勒国,以待粮草。

    从章武十一年初,到如今章武十三年,关羽和张飞已经兵出西域两年的时间。

    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赶路上,真打的战役却很少。

    战报抵达朝廷。

    刘备知道关羽张飞已经大胜,现在正屯兵继续进攻,便与内阁商议让他们回来。

    他认为既然二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贵霜帝国已经无力再东进,那么继续西进也没有意义,徒劳消耗国力,还不如先回师,只派少量汉军驻扎西域,统筹西域诸国的兵力,继续对贵霜帝国进行打击。

    这个提议得到了内阁大部分人的赞同,包括沮授、荀彧、贾诩、钟繇、荀攸以及从并州回来的田丰都觉得没有问题,唯独陈暮认为应该继续进攻,消灭大月氏来犯之敌。

    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贵霜帝国对西域虎视眈眈,现在仅仅只是把他们击退,而不是把他们歼灭。等汉军退后,他们很有可能席卷重来,再骚扰西域。

    到时候如果再出兵,就更加耗费国力。还不如趁此机会,直捣黄龙,把来犯之敌尽数歼灭。

    最好是能够威胁到贵霜帝国本土,让他们感觉到害怕。

    只有这样,西域才能换来百年太平。

    就好像汉武帝时期,明明已经把漠南的匈奴人驱逐走,可他还是要耗费国力远征漠北一样,只有把敌人全部消灭掉,让周边处于短暂真空期,才能维持帝国的稳定。

    陈暮的提议说出来之后,内阁众人就都不反对了。刘备虽然心中挂念着老二和老三,最终也认为陈暮说得不无道理,因而应下。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陈暮剖析问题研究本质,他告诉众人,汉朝强盛离不开丝绸之路。

    虽说如今丝绸之路已经可有可无,因为靠着劫掠日本,大汉国内的金银铜暂时不缺。然而经济繁荣自然不应该只靠掠夺,对外贸易产生顺差才是大国崛起的资本。

    打西域就是为了维护丝绸之路的稳定,至少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就不可能靠航运,绕过好望角也太远了些。

    而在大汉这个时代,人类社会从西到东只有罗马——安息——贵霜——大汉这四个帝国正处于封建时代。

    其余世界完全就是原始社会。

    恰好丝绸之路就连接了这四个帝国之间的贸易路线。

    也就是说,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丝绸之路是唯一能够展开贸易的道路。

    控制了西域,就掌控了整个亚洲的贸易体系。

    如果能够继续西征,把贵霜帝国打服,把西域完全控制在手里。

    那么大汉在西方靠丝绸之路攫取从罗马帝国,安息帝国以及贵霜帝国来的金银铜币。

    在东方靠海上远洋挖掘从日本、三韩来的铁矿、金矿、银矿、铜矿,再南下去澳大利亚挖矿,再去美洲挖矿。

    左手拿茶叶、丝绸、瓷器。右手拿矿铲、矿车、矿帽。一边做买卖,一边开新矿。从东西方两个世界赚钱,滋养大汉本土。

    然后国内发展科技和教育,开挖运河加强南北经贸流通。这两板斧下去,帝国想不强大都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