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父袁术,开局就称帝_第二百零一章 私藏甲胄者,以谋反论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一章 私藏甲胄者,以谋反论处! (第1/2页)

    甲胄的主要作用是用于防身,一般只有官兵才拥有的,造价也是比较高的。而且在冷兵器时代,甲胄的防身效果非常好。一甲抵三弩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防御流寇和打猎这两方面,正常都是用不到甲胄的。甲胄也只有在抵抗正规军的时候才能用得到。所以这是官府不允许民间拥有甲胄最主要的原因。

    私藏甲胄者,以谋反论处!

    就比如,西汉时期的周亚夫一案。

    西汉名相开国元勋周勃,有一儿子也曾官拜丞相,那就是周亚夫。他擅于治兵领军,曾平定七国叛乱为王朝立下赫赫功劳。

    然而这位功勋彪炳的丞相,却没有获得善终,晚年在狱中绝食而死。

    当时西汉司法官廷尉,以周亚夫私藏盔甲,将其罪名定为谋反,最终周亚夫不堪受辱绝食而死。

    关于周亚夫一案,古往今来的读书人都在替他喊冤,认为这都是诬告。

    但这个案子,其实并不冤枉。

    你手上有刀,可以说是为了防身,以抵御盗匪。

    你手上如果有弓箭,可以说是为了打猎,用于生计。

    可你手上有甲胄,干什么用呢?

    这东西又沉又贵,既不能当衣服来穿,还容易磨损,养护的成本也很高,不用来打仗的话,对于百姓而言真没多大用处。

    可用来打仗的话,那不就是造反吗?

    藏匿甲胄的罪行,不仅仅是汉代管控严格,唐代一样如此。

    唐朝李治在位期间,李治所立的太子李贤,就因为府上搜出了几百具盔甲,直接被李治废了太子之位,然后流放边疆。

    可见就算是太子,都没资格私藏铠甲。一旦查出来,同样要按照谋反罪论处。

    正是因为有这些例子在,汉朝民间百姓根本不敢私藏甲胄,铁匠们也是连打造甲胄都不敢。

    如果现在还是汉朝强势的时候,这些铁匠自然不敢打造甲胄,不过如今这汝南之地,已经是他袁耀说了算了。

    所以他只需要找到会打造甲胄的人,至于罪责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甚至不算犯禁,反而会大大嘉奖。

    好在就算找不到会打造甲胄的人,也无妨。

    袁耀自己多少也懂一些。

    他虽然没有亲自打造过,但那鱼鳞甲和札甲的样子倒是知道,加上他手上还是有几副铠甲的,只需要依样画葫芦,制作铠甲倒是没什么大问题。

    随即,袁耀将这些铁匠都召集起来,然后给他们展示了一下,大汉朝廷官方的札甲是何等模样,再告诉他们如何制作。

    这些铁匠在得到了袁耀的保证之后,这才有胆子去制作这种札甲。

    有了袁耀的教学之后,这帮人学习起来也很迅速,毕竟这种札甲的制作颇为简单。

    只需要打造一些大小合适的铁片就行,剩下的工序,交给一些擅长缝制的妇女,都能够完成。

    难点就在于,这种札甲若想要防护能力够强,就需要锻造出足够轻便且坚硬的金属。

    这个时代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