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一章 华夏上空的上帝之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华夏上空的上帝之鞭 (第1/9页)

    第一章华夏上空的上帝之鞭

    第一节五胡概况

    “汉”,承载着华夏辉煌历史并令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一个字,蕴意无穷。

    星汉灿烂,汉者,银河也。古文典籍中的汉,一般就是指的银河。那么,汉,又是如何成为我们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汉族的族名的呢?是因为我们都是来自星星中的你吗?

    显然不是。汉族中的汉,来源不是银河,而是地球上的一条河。

    自秦岭南麓的陕西宁强县境内,流出一条河,东部的某一段称为汉水。汉水岸边有一个城市,因汉水而得名,称为汉中。公元前206年10月,一个老汉自一场凶险的宴会上逃脱后,被请客做东的那个人封到这里,封号为汉中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4年后,这个老汉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基大典,一跃成为一个王朝的皇帝,国号就为汉。又过了61年后,老汉的曾孙继位,开疆扩土,东征西讨,北方匈奴、南方百越、西域诸国,都称这支打来的军队为汉人。自此,汉人之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看到这儿,大家想必都知道了,那场凶险的宴会发生在咸阳郊外的鸿门,那个逃脱的老汉就是刘邦,他的以武著称的曾孙,自然就是汉武帝刘彻。汉水-汉中-汉中王-汉朝-汉军-汉人,可以说,汉族这个名字,是保家卫国、开疆扩土生生打出来的。后来,汉人又融合了其他一些民族的同袍同胞,成了现如今的汉人,成为我们伟大的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与“汉”相对应的,是“胡”。

    《汉书.匈奴传》中记载,匈奴单于派使者给汉朝递交国书时称“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看样子,这个单于对于自己被称为胡人,还挺自豪的。那么,关于“胡”字,你了解多少?我们一起来看。

    “胡”字,由“古”和“月”构成。此处的“月”,实际上是“肉”字的变形,故与动物肢体、内脏等有关的字,都以月字为偏旁部首,如,腿、脚、臂、膊、腰、肾、脾、肺、肝、肠、胸、腑、胆、腔、刖等,直接以“肉”作为偏旁部首的反而很少,仅有脔、肏等几个。

    值得注意的是,以“肉(月)”字为偏旁部首的汉字,“月”字基本是在左或下,“月”字在右的,除了“胡”字,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吗?

    “胡”字的原始意思,是指成年的牛脖子上那块下垂的肉。越是年老的牛,脖子上下垂的肉越多、越明显,所以,可以从肉下垂的程度来判断牛的年龄,故在“月”字旁边加上个“古”字,“胡”字也可以引申为古老和长寿。而其他动物,如人类、猫咪等,则可以以“须”来体现年岁,也就有了“胡须”这个词。

    “胡”字,后来又引申为所有野兽脖子上的肉,如,《中山狼传》中有“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这里的“胡”就是指狼嘴巴下的肉。再后来又引申为喉咙,《促织》中有“视成所畜,掩口胡卢而笑”,此处的“胡”即指喉咙。现在我们山东潍坊一代的方言,还称喉咙为“胡伦”。你要是跟这里没上过学的老年人讲“囫囵吞枣”这个成语,他们八成会跟“胡伦吞枣”混了,音完全一样。

    总之,“胡”字,与野兽脖子附近的肉和毛发有关。而生活在地球纬度越高地区的男人,雄性激素分泌水平越高,故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男性又大多数有大胡子。因此,汉人称少数民族为“胡”,带有蔑称的意味,胡来、胡说、胡作非为等词也应运而生。

    一个人若被冠以蔑称,一般开始时会感觉到愤怒或羞辱,但慢慢的会逐渐接受,久而久之自己也就逐渐习惯了,因为,这个称呼久而久之就仅仅是个符号而已了。譬如,前面提到的自称“胡者,天之骄子也”的单于,另外还有“包黑子”、“马大脚”、“司马夹头”等。老王大学同级有个同学,绰号是“大便”,久而久之,他自己也习以为常了。

    中国古代胡人的起源及分支,一直有诸多种说法,争议也颇大,主流观点:

    1、匈奴(hu

    )

    历史上与中国农耕文明碰撞最激烈的游牧民族,“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匈奴,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代称。

    匈奴先祖是夏朝的遗民,祖居阿尔泰山脉以东南、大兴安岭以西、蒙古草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北、华北平原以西北戈壁,向西迁移的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临近的一些白种人。

    匈奴主体在东汉时期被汉人消灭,一部分内附中原,一部分后来西逃欧洲,与当地马扎尔人(magya

    )融合,构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