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的角落_第四章 北国上空的惊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北国上空的惊雷 (第1/7页)

    说明:在写本章之前,老王有些犹豫,不知有些内容是不是太敏感。思量再三,还是准备写出来。因为,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正视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才是最正确的学史治世的态度,而这个前提,就是让大家全面了解历史。如果以所谓的影响民族团结为由,使很多史实不能见诸于众,这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强国的主题也不相适应。而且,虽然民族融合的过程难免有铁与血,难免有血雨腥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福祸相依,艰难生存于中华大地上的多个民族,正是在这血雨腥风中最终完成了大融合,成为全世界生命力最强的民族,也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是以文化立族而非血缘,犹如大海汇聚江河。这才是我们应该正视,也值得我们去大书特书的正能量。所以,老王决定写出本章,不当之处,请方家们批评指正。

    349年,石虎终于病死,年54岁。

    韩非子提倡抱法、处势、用术,法令多施于“贱民”,死于狱中,仅活了47岁。商鞅铁腕施法、打破礼治,死于车裂,只活了52岁。孔子崇尚仁义礼智信,活了73岁。孟子崇尚民贵君轻,活了84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活了86岁。新中国开国元帅,虽身经万千凄风冷雨,然一心为民,10人中有一半活到了89岁以上。

    信仰与寿命的关系,值得深思。

    只信仰强权和杀戮的石虎,虽身经百战、体健如钢,然戾气冲天、几近疯狂,五脏六腑从未得到过片刻安宁,故只54岁就领了盒饭。

    然而,一代混世魔王自己上了西天,天下却仍未取得片刻安宁。后赵朝野上暗流涌动,各派势力之间暗中角劲,目标都指向一个-皇位。能干的儿子,被石虎自己杀的差不多了,剩下几个儿子及孙子的情况如下:

    1、太子石世。石世除了是石虎的儿子、太子外,其血统也比较特殊。前文已述,329年,前赵匈奴皇帝刘曜被后赵羯胡皇帝石勒所俘杀,刘曜的小女儿安定公主因生的貌美,被石虎纳为妾,生了石世。石世属于匈奴与羯胡的混血。

    348年,石虎受石世之母昭仪刘氏及将领张豺的鼓动,将年仅9岁的石世立为太子。349年,石虎去世,10岁的石世继帝位,大权握在母亲刘太后及张豺手中。

    被石家灭掉的匈奴皇帝刘曜,以血统完成了阶段性逆袭。

    2、燕王、大都督、丞相石斌。石虎称帝后,其子石遵和石斌最有可能成为太子,但在刘氏及张豺的运作下,石世被立为太子。石虎死后,刘氏及张豺担心石斌造反,设法干掉了石斌。

    3、大将军、左丞相石遵。石遵是石虎的第九子,其母亲就是那个著名杂技演员郑樱桃。石虎病重时,石遵受命率军镇守关右。

    4、石虎的养孙,汉人将军石闵。

    幼子继位、太后摄政,其他皇子有的被杀,有的率重兵镇守在外,这样的政局如何能稳定?

    果然,小屁孩石世继位不久,石遵就在石闵的怂恿下叛乱了。

    石遵、石闵的叛军居然深得后赵民心,士兵纷纷倒戈,很快攻陷后赵都城邺城,张豺、刘曜的女儿刘太后及皇帝石世都被杀。石世在位仅33天,后赵皇帝就变成了石遵。

    树欲静而风不止。

    石遵没有儿子,叛乱夺位时,曾对同盟者石闵许诺:事成之后我当皇帝,立你为皇储(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论辈分,石闵应是石遵的侄子,无子的石遵的这个许诺,乍看起来并不突兀。然而......

    后世明燕王朱棣造反,在浦子口之战时遇险,危机时刻,需要二儿子朱高煦的死保。朱棣意味深长的对二儿子说了一句话,瞬间令朱高煦尽了肝脑涂地之力。--“世子多疾”。世子,大儿子朱高炽,身体不好。这句话惹得朱高煦浮想联翩,看到了接班的希望,在光明前景的激励下拼死救了老爸。

    最后的结果?朱高煦被朱高炽的儿子装在一口铜缸里,点火烤了个外焦里嫩。炽(火旺)、煦(温暖),朱棣给这哥俩起名字时,难道就知道大儿子要给二儿子点火送温暖?

    夺权时对同盟者的许诺,哪怕是父子之间都不可信,何况没有血缘关系的名义上的叔侄。果然,石遵登上皇位后,就不认账了,立了石斌的儿子石衍为皇储。石遵之所以违背诺言,应该与石闵的汉人身份有关。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石闵的失落可想而知,后赵举朝上下都看的很清楚-石闵必不心甘。为稳定羯赵政权,诸多大臣都劝石遵尽早除掉石闵。

    石遵举棋不定。

    你举棋不定,我就来谋划一盘大棋。石闵虽然出身于马上,以勇力绝伦著称,诡诈权谋并非其所擅长,可毕竟是汉人,至少在玩心眼儿方面,还是这些羯族人的祖宗。

    他早就在暗暗构筑统一战线。

    战乱年代,战力即是最大的生产力。石闵的战力,后赵朝野内外,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将士,都深深为之叹服,由此,他的身边始终聚集着一帮心甘情愿跟着他打天下的将士,包括李农等高级将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