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侠客梦_第362章 (终章)侠之大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2章 (终章)侠之大者 (第1/2页)

    群豪一场好醉,等到从酒兴中苏醒,天已大亮。

    接着喝完没喝完的酒,吃完没吃完的肉,相互见礼话别。正欲朝四面八方散去,不曾想一匹快马疾奔而来,打断了前行的步伐。

    马上之人是一名官差,转眼间在赵大人身前下马,递上公文。

    赵大人接过公文一看,脸色陡变,好不容易从嘴里蹦出一个字来:“这.......”

    贺景荣立于一旁,见赵大人脸色惊呆,似有大事发生,不免询问道:“赵大人,怎么哪?”

    赵大人见贺景荣身为朝廷命官,知道公文上所说之事并无不妥之处,便将公文递了过去。

    公文上写道:

    “西夏李元昊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刘蹯堡出击,一路从彭阳城,入侵渭州。

    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获知夏军来攻,命副使葛怀敏率军自渭州至瓦亭寨阻击。

    葛怀敏率军进抵瓦亭寨,会合都监许思纯、环庆都监刘贺部,违令北进,进屯瓦亭寨北的五谷口。

    王沿遣使持书戒勿深入,命其背城为营,示弱诱敌,设伏奇袭,攻其不备。

    葛怀敏不从,会知镇戎军曹英、泾原路都监赵珣、两路都巡检李良臣、孟渊等部,集兵数万,继续北进。

    大军进至镇戎军西南,都总管司走马承受公事赵政以为距夏军已近,不可轻进。葛怀敏乃止,晚趋养马城,继旋曹英、泾原都监李知和、王保、王文、镇戎都监李岳等亦自镇戎军至。

    诸将闻李元昊移军新壕外,经商议,次日黎明前往袭击。

    赵珣以为夏军远来,利于速战速决,建议依马栏城布栅,扼其归路,固守镇戎,以保障粮道,待其兵疲而击。

    葛怀敏不听,命诸将分兵四路趋定川寨。

    沿边都巡检使向进、刘湛行至赵福新堡,遭夏军截击,退守向家峡。

    李元昊乘势挥军抵新壕,向宋中军进逼。

    葛怀敏、赵珣、曹英、叶芝春等人守定川寨。

    近午,夏军毁新壕板桥,断宋军粮道和归路,又断定川寨水源,困扰宋军。

    定川寨已成孤城,葛怀敏率军列阵出击。

    元昊集兵出击,采用逐个击破之法。先败河西刘贺军,再击阵于寨东葛怀敏军,因阵坚攻不动,转击阵于寨东北曹英军。

    交战之间,狂风突起,飞沙弥漫,宋军部伍相失,营阵大乱,士卒惊骇,争相入城。葛怀敏为众所拥,几乎被践踏致死。赵珣率刀斧手和勇士据门桥奋击,夏军稍退。

    是夕,夏军围城。

    葛怀敏与诸将商计,向镇戎军突围。赵珣料途中必遭夏军截击,力主出其不意,迂回前往笼竿城,诸将不从。

    次日黎明,以曹英、赵询为先锋,刘贺、许思纯为左右翼,李知和、王保、王文等殿后,结阵东进。临行,属下拦马再谏,请求转道而行。葛怀敏不允,策马东南,驰行二里,长城壕桥已断,归路被阻。

    夏军乘宋军混乱之际,断其后路,以逸待劳,从四面冲杀过来。

    葛怀敏与部将曹英、李知和、赵珣、叶芝春、王保、王文、刘贺等十六位将领战死,宋军九千四百余人近全军覆灭。走马承受王昭明、赵政等退保定川寨,后军一部迂回笼竿城。

    元昊获胜,挥师南下,焚民舍、毁城寨,连破数寨,直抵渭州。

    渭州告急,知州景泰张贴告示招募乡勇,四处求援,誓与渭州共存亡。”

    贺景荣慢慢看过,心中愕然,半响说不出话来。

    贺俊伟问道:“父亲,怎么了?”

    贺景荣感伤道:“定川寨兵败,阵亡将士达万人之巨。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啊!”

    吴氏兄弟走了过来,吴慈说道:“怎么这么快就兵败了?”

    白玉天道:“吴大侠,你知道此事?”

    吴慈道:“宋夏于延州之战、好水川之战,夏军获胜,气势愈盛,频频攻掠宋西北边地。宋军因士气不振,且缺少马匹,不利于野战,被迫完全采取守势。李元昊谋臣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军无暇顾及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李元昊采纳张元之策,于天都山集左右厢兵十万,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一路出彭阳城,一路出刘蹯堡,钳击镇戎军,企图诱宋军出击,聚而歼之。”

    赵大人怒喝道:“既知此事,何不早说?”

    吴慈道:“赵大人,在下区区一介草民,就算知道此事,就算说与人听,谁又会信我?莫忘了,张元当年为伸展抱负,给边关将领出过策的。结果怎样?被人轰出军营,遭尽羞辱,愤然奔走西夏效命。”

    赵大人爆喝道:“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