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从孟养到江头城(下) (第2/2页)
问:“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一个人过来,又穿着麓川人的衣服?” “我是孟养城来的传令兵,穿这一身是为了避免路上遇到麓川人的部队。”多子安轻车熟路地解释。他不是第一次见到其他明军了,也已经熟悉了这一套话术,至于口音,他的口音是有麓川特点没错,但是此次大战,明军来自从南京到云南各地卫所,明军中不同部队间的口音差别比他和一些相对地理距离上比较接近的明军还要小一些。 多子安说完,又直接取出来白千帆的令牌,平时他用来自证身份都是拿一些姜榆罔分发下去的文书,这些文书上面有着来自白千帆或者更高级军官的印章,可以用来证明身份。 其他军队不像莽古堡的势力这样经常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活动,自然也用不多许多证明身份与隐藏身份的东西。 证明身份的东西,自然就是这些各种令牌,文书与其上的印章印记,而隐藏身份的东西,则是麓川人的传统服饰,姜榆罔安排这些人在外活动时一律衣着麓川传统服饰。 这些本来就是麓川出身的士兵,穿上了麓川传统服饰,走在孟养各地,乃至更远的地方,看上去完全就是一些普通的麓川百姓,让人根本无法联想到他们都是为了一个明军的防线上的驻守百户所服务。 像白千帆的令牌这种东西,用起来则要比普通的文书要好使许多,毕竟文书上面字太多,许多士兵并不能认清,为了分辨一些印章上的内容,常常要费不小的力气。 但是令牌,则是高级军官所专有的东西,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背后代表的人物,自然也不需要的多余的口舌来沟通确认。同时令牌上虽然有字,但都是一些最简单,或者是战争中最常提到的一些字眼,就算是这些基本上属于文盲的士兵来看,也能很快明白个大概。 这士兵一看此人取出来了令牌,立刻改变了态度,提起精神来,认真端详着多子安出示的令牌:“大明···孟养···守备···令?” 多子安看到此人识的字还不如自己多,不由得感到了几分不屑,又生出来几分属于莽古堡的自豪感,不是像任何一个地方都把他们这种卖命打仗的人当做人来看待的,在莽古堡,他们不但吃住的条件都较之前更好,还能识字学到知识,而识的字越多,就能得到越多的奖励,甚至获得官职。 他的秘书职位,就是依靠自己在识字上面下的功夫大,才得来的。成为秘书之后,自己不但有权力安排几个手下做事,还可以吃上更高一等的食物。 但是多子安并不把自己的追求就限制在升到更高的官职,获得更多的享乐上面。姜榆罔时常来到各个机构中,与他们开会,讲许多道理,这其中姜榆罔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责任感与荣誉感。 他们在莽古堡为了对抗麓川军而相遇,是一个收获新生的机会,他们组织起来,一同耕作,一同狩猎,一同识字,一同训练,为得是战胜麓川军,然后成为麓川的新主人。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拥有足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才配得上成为管理者,负责人,成为大家所信任的人;而成为了管理者,负责人后,首先可以获得的就是权力欲的满足。虽然在莽古堡,管理组织上是相对复杂的,有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但是因为权责的详细分配,每一个负责人都拥有着实实在在的权力和要去做的事情,不存在虚职和做些跑腿工作的事情。 只要成为负责人,管理人,那么就是处于管理者的位置上,可以做出各种决策来对于其他成员进行管理调度。 除此之外,他们能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具体来说就是衣食住行,各种实质的资源,根据部门,机构和等级不同而不同,但是这绝不是一种享乐的地位。 因为莽古堡中的管理者,往往要负责更多的事情,比普通成员更劳累,就像多子安一样,要承担更重的任务,是绝对谈不上轻松活享乐的。而因为管理者肩负着大量的事务,他们也要面对大量的即时考核,考核结果的反馈直接关系到他们位置的去留。 这样一方面,提供了更大的流动性,给更多人机会;另一方面,也是提供了更高的参与度,让所有人都能够更公平地参与到管理岗位的竞争中来。 这种紧密的管理权力,承担压力,成果反馈的管理者系统,让所有担任管理岗位,作为负责人的人,无时无刻都要以责任感和荣誉感来要求自己。 首先,权力和反馈与荣誉感是相关联的,没有足够的荣誉感,就无法从权力中获得快乐,甚至做不下去,而成果反馈来进行淘汰选拔的机制则是荣誉感的一种实现机制,只有足够的荣誉感能驱使人更好地做下去,同时以荣誉感作为选拔条件,淘汰没有足够荣誉感的人,换上来以荣誉为强烈信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