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皇帝_第四章 弘治遗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弘治遗产 (第1/3页)

    明朝,是君主专制的一个高峰,整个国家的运作,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早在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了巩固皇权,遂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皇帝亲自兼任宰相,意图避免历朝历代中宰相一家独大,相权大于皇权,朝廷大权旁落的事情发生。

    到明成祖朱棣的时候,这个好战的皇帝常年领兵在外,很难再分出精力去每天看奏折,处理国家大事。若是碰上啰嗦的大臣,一封奏折写一两万字,中间只有区区几百个字是重点,皇帝就更辛苦了。朱元璋在位的时候碰上这种喜欢水文的大臣,都是直接叫锦衣卫把这个大臣打一顿了事!

    像后世的公司白领,每天只处理一件工作都要忙到凌晨才能下班。而皇帝一天可是要处理十几件军机要务,其中可能有涉及到几十上百万人的吃饭问题,皇帝一个脑袋两只手怎么忙的过来?

    为了减轻皇帝的工作压力,同时协助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内阁这个皇帝的秘书机构就此诞生了。

    朱棣是个手握重兵的强势皇帝,所以内阁的权利并不怎么重要,真的只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

    到了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的时候,因为国家进入到了和平发展时期,皇帝难免懈怠,不愿意每天坐在龙案前批改奏折了。反倒是愿意去整一些玩的事情,比如后世很有名的“宣德炉”就是这位明宣宗参与监制的,一个皇帝亲自去设计一个烧香的炉子,这有多闲可见一斑了。

    皇帝闲了,大臣就要开始忙!于是明宣宗将一部分奏折交给内阁大臣来批示。

    内阁大臣看过奏折后,将处理意见写在一张纸条上,然后贴在奏折正面,一起递给皇帝进行御批,这就叫票拟。

    皇帝只需要看票拟纸条上的处理意见,然后再票拟上用红笔作出批示,盖上章即刻,工作轻松了不少。

    然而即便是有了票拟,依然架不住事多,皇帝还是觉得太累了。

    每天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实在难受,当皇帝的就该享受生活,就像后世的大领导一样,每天一杯枸杞茶,玩玩手机看看新闻,一天就过去了,连字都懒得写几个。

    最重要的是,内阁拥有了票拟的权利后,实际上就是在执行宰相的工作,毕竟内阁大臣可以将自己的意愿写在票拟上,直接左右皇帝的想法,使得他们在朝廷里权势开始膨胀。

    为了压制内阁日渐膨胀的权利,同时也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皇帝让司礼监接过自己的工作,在票拟上披红。

    这样皇帝每天只需捡最重要的几份奏折看一看,批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其余的都交给太监去处理,这就真的是轻松太多了。

    皇帝指派亲信太监代表自己在奏折上用毛笔写上红字,这就是披红。这个代表皇帝拿毛笔的太监就是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一般有四到五个,学问造诣非常高,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首席秉笔。

    首席秉笔太监同时还兼任东厂提督,人称厂公,帮皇帝监察天下,是电视剧里最常出现的反面角色。

    奏折上披红之后还要盖章,这个负责保管皇帝印章的就是掌印太监。而掌印太监就是太监头领,在太监中地位最高,一般由皇帝最信任的太监担任。

    因为太监是皇帝的家奴,离开了皇帝一无是处,是皇帝非常信赖的人,所以也是代表皇帝制衡内阁最佳的人选。

    尤其是负责保管皇帝玉玺的掌印太监,在太监中权利最大,所以也被称为内相,在朝廷的地位和内阁首辅一般无二。

    如果掌印太监和内阁产生了矛盾,不肯配合盖章,那么内阁审核的很多政务都将积压,严重影响国家运转。

    从这方面讲,司礼监的权利是要大于内阁的。

    皇帝勤勉还好,太监没办法在政事上做太多手脚。如果碰到偷懒的皇帝,甚至连奏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