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脚的皇帝_75.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75.钱 (第2/2页)

此可见,其中的阻力之大!

    但当前的大乾,却只需要实行“摊丁入亩”即可,因为大乾的士绅是要交税。至于什么当差之类则就没有了。况且郑文准备逐渐实施有偿当差的计划,至于士绅是否要当差的问题显然是无关紧要的。

    至于农税,就是对田税及桑帛税的统称,在大乾,对田税征的是粮食,对桑帛征的是银钱。故此大乾才会设有那么多粮仓,郑文曾经看过户部的有关资料,大乾在全国各地设有大大小小的粮仓一千三百四十三处,而且户部与工部都有下属的田地,分散在全国各地,单单其良田就有上千万亩。

    而皇室的良田则更多了,至今郑文也不清楚皇室到底有多少良田,因为皇室的田亩每年会或多或少的增加,就像今年,郑文一次性就赏出了上百万亩的良田,又一次性收获了上百万亩的良田。

    而皇室的这种制度,是太祖皇帝参考历朝历代制定的,被大乾各阶层称为“皇亩制度”,属于皇帝的私产。原先太祖皇帝想的是,皇室控制一定量的田亩,把这些田亩收获的钱财作为储存金储藏起来,每当自然灾害一发,受灾的百姓就会卖田卖地甚至卖儿卖女的活下去,当地的士绅就会低价兼并这些土地,这往往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势力作大,太祖皇帝想的是,这时候就由皇室出面,出高价买下这些土地。

    这样一来,这些百姓拿到更多的钱,能很好的活下去,也能很好的抑制土地兼并。

    而等到风调雨顺的时节,又把这些土地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无地的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这样一来,百姓就安居下来了,更有利于大乾的统治。

    郑文看到这种制度的时候,也是拍案叫绝!

    但是皇帝这种生物,是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大乾的历代皇帝都只遵行了一半,只进不出,不断的利用这笔钱在受灾时买田地,却是从未买出过,因此大乾皇室成为大乾最大的地主,有数百万人成为了大乾皇室的佃农。

    而郑文呢,也认为正是历代皇帝实行的这种制度,才能让大乾立国三百年来,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农民起义,也才有了大乾这么长的国运,到了郑文这代,郑文还感觉现在的大乾正是处于一个封建王朝的中后期。

    也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大乾才能常年保持一百八十万的军队,因为大乾的军队是由皇室及朝庭供养,两者都是五五开。

    郑文心中也认为,他能一无所有的登上皇位,能快速的掌控军权,掌控朝局,也跟这个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封建时代,讲究“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大乾军队是不可能反对一位先帝之子登上皇位的,当然这也少不了郑文的一番运作。

    这个制度,郑文是不打算改变的,因为对他有利,他巴不得大乾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他的。要是这样,郑文说不定会搞一下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呢!

    至于商税嘛,顾名思义,在大乾就是对商业行为进行征税,具体的就是大乾各地的各种店铺进行征税,各种交易进行征税,各种关卡进行征税,沿京杭大运河也设卡征税。

    立国三百余年来,大乾朝庭征的商税是日益增多,但朝臣们好像故意忽略了这种情况,收税机构还是开国之初那些,人虽然换了好几十批,但人数并没有增加多少!

    郑文看到这些情况,那是急在心底,那可是白花花的现银呢!有多少商税流失啊,让郑文心痛不已!

    所以,郑文决定等刘健出了京城,就约杨博好好谈谈,让他认识到朝庭税收的流失,也好好的改革一下户部。

    而郑文把户部左侍郎王成派出京城的原因也正是基于此,王成是太原王氏出身,太后王氏的堂弟,而太原王氏十几年来成了北地最大的世家,而郑文心中却是不怎么相信王成有多么干净!

    但是碍着王氏的关系,没有确实的证据郑文不好拿他怎么样,但眼不见心不烦,打发得远远的正好,而且郑文心里也不打算怎么重用他,因为有许多事都间接的指出这人有问题,这种有实力有背景又有问题的官员,郑文只好高高竖起,把他们当作一牌子正好。

    至于他去了江南,会不会干些无脑的事,那就不是郑文能管的了,这是宰相刘健的问题,干了十几年宰相的刘健,郑文认为他能处理好这种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