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辞_第一章 望 海 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望 海 潮 (第1/9页)

    绮素出生时,西京刚刚降下一场大雪。

    时为显德元年三月,本该春光正好,不想突然间便大雪纷飞。城内纷纷传言,天降异兆,难道是京中有了莫大的冤屈?

    绮素之父、中书侍郎韩朗恰在那时被贬为振州司马。

    振州位于国朝南端。这里没有西京的恢宏庄严,也缺少东都的似锦繁华,只有滚滚的浪涛与海上无尽的礁石。贬谪至此,是皇帝给这位触怒他天威的臣子最严厉的惩罚。

    “你是在西京出生的。”绮素从记事时起,就无数次地听到父亲这样说。

    振州买不到京都佳酿。幸而这里气候炎热,盛产瓜果,当地人便用各色瓜果制酒。这些酒虽不及京中好酒凛冽甘醇,倒也清甜可口。韩朗常会在饭后饮上数杯甜酒,每当他微有醉意,就喜欢絮絮地对绮素说话。

    他最喜欢谈论的便是西京,而他对西京的描绘,也总是从绮素的出生开始:“你出生于三月,是西京最美的时节。京中新绿,春花灿烂,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城外古木苍翠,碧草萋萋,正适合踏青。适逢春闱放榜,新进士意气飞扬,举办各种欢宴。进士们宴饮之时,偶尔也会碰上游春的淑媛,若是就此结缘,京中必传为佳话……”每到此时,韩朗便会停顿片刻,然后看着身旁的妻子,微笑着补充:“我与你阿娘就是这样认识的。”

    绮素并不是很懂父亲的话。

    对她而言,西京是个极遥远的词语。这份遥远不仅是因为路途,还出于对故乡的生疏印象。她无法从父亲的描述中勾勒出京都的恢宏气象。西京的繁盛她从未见过,更无从想象。她能见到的,只有那海崖上呼啸着冲刷在漆黑的礁石上的无边怒涛。是以父亲口中的九天阊阖与万国衣冠,总是让她困惑不已。

    韩朗知她不懂,往往会淡淡一笑,话题就此结束,却唯有一次例外。那日他忽然抱着绮素轻轻叹息道:“可惜你出生那年,京中忽降大雪,掩盖了春景。之后我们就来了振州,日后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韩朗的妻子苏引一直在旁聆听,闻言神色一黯。她沉默片刻后轻声道:“若你愿意,要再见京中盛景,亦并非难事。”

    “向陛下乞怜,承认我不曾犯下的罪过?”韩朗冷笑,“还是赞赏陛下的恶行……”

    苏引忙捂住他的嘴:“孩子还小,何苦在她跟前说这些事?”

    韩朗闭上了嘴,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再说话,只抱着绮素在屋里来回踱着步。绮素在他怀里迷迷糊糊地睡去时,才隐约听见父亲低语,“匹夫之志不可夺也……”

    正因这种固执,韩朗终其一生都未能回到他魂牵梦萦的西京。绮素十岁那年,他于振州谢世。弥留之际,韩朗苦笑着对妻子道:“阿引,难为你出身勋贵,这些年却跟我在此受苦……”

    苏引温柔地握着他的手,含泪微笑:“不苦。能与你相伴,是我最大的幸运。”

    “可惜……不能带你们……回京了……”韩朗的手垂了下去。那年他三十七岁,离开西京已九年整。

    振州司马身故的消息很快传回了京都,被呈至皇帝御案。

    因韩朗的情况特殊,在皇帝阅读这份奏报时,被召见的中书令冉训一直小心地等候着皇帝的反应。不知过了多久,中书令才听见皇帝低声询问道:“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有妻苏氏,为故魏国公苏灿女,同母兄苏牧现为京兆尹;膝下一女,年方十岁。”中书令顿了一顿,“苏牧向臣转交了韩朗妻女的陈情,希望能让韩朗归葬京都。”

    皇帝点头,却未置一词。中书令揣测这应是许可之意,便不再进言。

    实际上皇帝并不像表面上那样平静。回到后宫,皇帝对皇后的第一句话便是:“韩朗死了!”

    皇后虽不干预政事,但对韩朗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振州司马韩朗?”

    皇帝并不回答皇后的疑问,而是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昭武十七年,上皇西征,朕为东宫太子,受命监国。为选贤才,朕开科取士、亲试策问,状首即为韩朗。”

    “妾记得。其时韩朗未及弱冠,诗赋却已冠绝京华,陛下也因此对他格外爱重。”皇后温言说道。

    “不错。那年取士三十人,朕最看重的便是他,还多次向上皇举荐,对他的栽培可谓不遗余力,令他及第不到十年便出任台阁清要,几可拜相。不想昭武二十八年之事,他却让朕那般失望。朕每每优容、一再暗示,他却一直冥顽不灵!”忆起旧事,皇帝仍不免耿耿于怀。

    “过去这么多年了,陛下还不能释怀吗?”

    “释怀?朕赞赏他的才华,将他外调,便是要他知晓朕欲天下和解之意。但凡他能有一丝一毫的体谅,朕别说召他回京,便是让他入阁拜相也不在话下。可他呢?朕既气恼他的固执,又痛惜他明珠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